本文共 356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。
拉斯维加斯时间2018年11月27日,AWS re:Invent大会进入第二天,当天上午的主会场活动是由AWS全球生态系统副总裁Terry Wise主持的全球合作伙伴峰会。
两个小时的峰会听下来,笔者有一个最大的感受:如果说有这样一条轴线——“纯粹的互联网企业”在轴线的最右端,“纯粹的传统企业”在轴线的最左端的话,那么作为从轴线最右端起步的AWS,现在已经往左边的世界探索的非常深入了(严格来说AWS可能不认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或者云计算企业,他们一直自称是做Web Service的)。
这个感受来自三个方面的印证:一是AWS CEO Andy Jassy在与Terry Wise对话的时候所表达的内容,二是本周目前为止AWS公布的几个新的发布,三是本次峰会参与分享的合作伙伴。以下做一个简要的说明。
峰会的最后半小时安排了一段Terry Wise对Andy Jassy的采访,Andy Jassy在对话中分享了他对Web Services这个生意最新的一些观察与思考,包括但不限于:
在AWS的合作伙伴当中,咨询公司们越来越脱颖而出,并且他们对于技术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了。
政府部门上云越来越流行,并且连他们也认同了“一个项目的实现不该超过5年否则基本不靠谱”这一现象,而他们需要帮助。
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在逃离Oracle(这句话他好像每年都说),而他们需要帮助。
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想要一个数据池,而他们需要帮助。
这些数据中蕴藏着无数的珍宝,而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简单易用的机器学习API工具来帮助客户一起去挖掘它们。
今天是一个满地机遇的时代。但是切记,无论你帮助客户做什么,心无旁骛的保持专注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。
“他们需要你们的帮助。”
所以在上面这段话中,谁是“你们”?谁是“他们”?答案似乎非常明显。与此对应,本次峰会上也宣布了,比较重要的调整有:
咨询合作伙伴分级中的“标准(Standard)”级别更名为“精选(Select)”级别。原本,AWS咨询合作伙伴共有四个级别:“初级(Registered)”、“标准(Standard)”、“高级(Advanced)”、“核心级(Premier)”。后来有合作伙伴觉得说,什么是“标准”?这个词体现不出来我们的价值被AWS认可嘛。AWS觉得这么说也挺有道理,于是有了这次更名。
技术咨询类合作伙伴地位提升,新增了三个相关的合作伙伴计划。
合作伙伴们的评估指标调整为三大相关项:知识、经验、客户成功。简单来说,“知识”对应了合作伙伴有多少“专家”拿到了AWS技术认证;“经验”对应了合作伙伴给客户做了多少项目;“客户成功”对应了客户对外进行相关宣传的情况与客户对合作伙伴的评价。
此外,AWS市场也进行了更新,添加了以及。
“帮助”这个词,其实是这个事情其中一个面向的表达。这件事情还有另一个面向的表达叫做“共创”。
几乎在每一年的re:Invent,Andy Jassy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(也有时候是Werner Vogels,他是AWS的CTO):你们接下来的五年计划是什么?被问者于是回答:我们没有那么长的计划啦,我们现在研发什么是由客户说他们想要什么来决定的。
再往后退一步,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:AWS现在发布什么新产品,是由他们最近与哪些客户“泡”在一起所决定的。
今天,Andy Jassy主持了一场比较特别的发布会,发布的新产品名字叫做:
。Ground Station直译过来就是地面接收站或者地面基站,是跟天上的卫星配套使用的地面系统的一部分。
有人可能会问了:AWS跟卫星有啥关系?这就要说到本次发布会邀请发言的两个企业,一家叫做DigitalGlobe(数字地球),另一家叫做Lockheed Martin(洛克希德·马丁,简称洛马)。这两家企业在互联网圈可能不怎么出名,但是在航空航天行业是相当有地位的,而他们都是AWS的客户。尤其是DigitalGlobe,在几年前就给Snowball站台过,去年又给Sagemaker站台,关系相当紧密。按照今天代表DigitalGlobe发言的Walter Scott博士的话来说,大家一听到“卫星”这个词可能就觉得很高大上、很不好搞、很贵;然而,虽然送卫星上天这件事情的确很贵,但其实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地上做的,也就是地面接收站的部分;而这些地面接收站,说白了就是卫星数据的接收与中转站,相当于多了一根天线的数据中心。
玩卫星,AWS可能是外行;但是玩数据,这就是AWS的专科了。地面接收站原本又慢又贵,现在跟AWS一起搞搞,性价比、数据实时性、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提升。
(话说回来,台上这个鞋盒大小的白色物体就是Lockheed Martin家的廉价天线)
像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,首先需要一个前提:一家搞卫星的公司能够遇上一家搞Web Service的公司,他们能够搞得到一起,并且搞了好几年还愿意一直继续搞下去。
两者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之一,就是数据。“传统企业”的数据在哪儿呢?我们怎么跟这些“传统企业”的数据发生关系呢?两天前发布的AWS DataSync和AWS SFTP(),几年前发布的AWS Snowball,以及今天号称AWS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Amazon Aurora和AWS Connect等服务,可以说都是AWS对这个问题作出的解答。
总的来说,今天这样看似跨界的发布,在未来可能越来越成为常态。当然,能够把数据挪来挪去只是第一步,在数据分析(机器学习)的领域还有太多需要往前推进的工作。
上面说,“传统企业”与“互联网企业”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之一就是数据,其实这句话只说了一半。
今天的峰会请来发言的四个合作伙伴,Globe Telecom是电信行业的,Allianz Germany是保险行业的,而Sumo Logic和Slalom可以说都是咨询公司。其实今天我们说的咨询,已经和十年前我们所理解的咨询大大不同。咨询,是面向一群企业高管优化管理的“顾问”服务,还是针对“数字转型”这一需求进行落地的“实施”服务?随着“数据治理”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,无法拿数据来说话的服务已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。
然而,数据并非唯一重要的事情。
Allianz Germany的发言人Bernd Heinemann分享了他们在保险行业看到的一些数据。数据表示,虽然在线购买保险已经非常方便了,但还是有更多用户愿意去找一位人类业务员获取服务。他们所看到的是,尽管数字方式有数字方式无法取代的优势,但人类也有人类无法取代的优势——那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触碰的时候所带来的那种温暖与「信任感」。对此他总结到一句话:
Think digital \u0026amp; Be human. (数字的脑,人类的心。)
如果说,人类的直觉与经验跟大数据相比,已经不再适合去指导一家企业应该去卖什么产品、或者一家门店应该开在什么位置、或者一张卫星图到底讲了什么东西;但是归根结底,数据服务也是人提供的。你愿不愿意这个人给你提供这个服务?你是不是相信这个人给你提供这个服务?这些决策虽然也可以有数据的辅助,但最终还是由人作出这个决策。
与其说人类的直觉与经验被数据所替代,倒不如说,人类的直觉与经验因为数据的参与而进化了。上面说的,无论“传统企业”和“互联网企业”之间如何被“数据”所连接,真正连接两者的,仍然是人。像re:Invent这样的地方,数万人不远万里而来,聚在一起待上五天,不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连接的不可替代吗?
其实,“传统行业”与“互联网行业”,也无非是一种说法。倒不如说,有一些正在引领潮流的人知道一些事情,另一些曾经引领潮流的人(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)知道另一些事情。(此外还有一些将要引领潮流的人知道其他一些事情,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。)在过去的世界中,这两批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,要么是互相不知道,要么是互相看不起,要么是互相没有机会在一起见个面;而现在,他们的世界因数据而重合,因共同的人性而互相热爱、并肩前进。
期待后续的发展!
最后,附送一张high翻全场的DJ妹子:
转载地址:http://blgol.baihongyu.com/